2000多紙箱中暗藏1.1噸可卡因

【中國包裝網訊】去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動”曾引發了廣大民眾對緝毒工作的空前關注,而就在去年下半年,“國門衛士”也跨出了國境,首次參與到跨境合作行動中。
“6·26”國際禁毒日即將來臨之際,上海海關昨日對外通報,上海洋山海關在貨運渠道查獲一起集裝箱凍魚藏毒走私案,繳獲1.1噸可卡因,這也是全國近年來查獲的最大一起可卡因走私案。
紙箱暗藏標識難逃法眼
此次案件的起點來自于中美兩國海關在國際合作中鎖定一條可疑單證信息。去年11月4日,上海洋山海關關員根據查驗布控指令,對一批申報品名為“太平洋馬鮫魚凍品”的集裝箱貨物實施查驗。這批凍魚重約20噸,為國際中轉貨物,集裝箱從南美裝船出港,經上海洋山深水港中轉至柬埔寨。
為了防止凍魚在查驗過程中解凍變質,查驗需要在冷鏈倉庫中進行。低溫環境下,海關關員身著制服,戴著口罩,在具有高干擾性的濃重魚腥味的“包圍”中,逐一打開紙箱檢驗,但整整一個下午都沒有發現問題,直到有眼尖的關員察覺,這2000多個紙箱中有部分外部纏上了一道透明的封箱帶。為什么同樣的一批貨會有兩種包裝呢?經驗豐富的“老法師”推測,這些帶有獨特“標識”的紙箱有“問題”。
果然,拆開這些有透明封箱帶的紙箱后,在一層層馬鮫魚的遮掩下,“問題紙箱”的底部整齊擺放著四塊包裹嚴實的不明物體。經過一整個通宵的查驗清點,在276個“問題紙箱”中,共查獲夾藏可疑塊狀物1102塊,每塊重約1公斤,毒品現場快速檢測結果呈可卡因陽性反應。后經上海市公安局派員對涉案可疑物進行取樣化驗,扣押的1.1噸可疑物品全部被鑒定為高純度毒品可卡因。
上海海關的“湄公河行動”
查獲了毒品并非工作的結束,為了不打草驚蛇并順藤摸瓜抓獲毒販,海關緝私警察又加班加點地將取出毒品后的藏毒紙箱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復原包裝,并對集裝箱進行了原碼加封,讓涉案集裝箱按照原計劃于11月16日裝船出港。隨后,在國家禁毒委的統一部署下,一支由公安部禁毒局、海關總署緝私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海關緝私局派員組成的緝毒工作組,在貨輪抵達目的地前,于11月23日緊急趕赴柬埔寨開展跨境控制下交付行動與執法合作,這也是上海海關首次參與跨境合作行動。
11月24日下午,“東京塔”號貨輪抵達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根據調查顯示,涉案集裝箱海運提單上接貨方手機號登記人為越南籍公民,24日當天該手機第一次開機,暫時沒有通話記錄。次日凌晨1時,柬方確認涉案集裝箱已卸港,當天下午由柬埔寨一家代理公司完成清關手續。11月26日晚,涉案集裝箱離開西哈努克港,沿柬埔寨國家公路被運往首都金邊。柬方同時展開秘密行動抓捕犯罪嫌疑人。
在中柬雙方的密切配合下,該案接貨人被成功抓獲。經審訊調查發現,該名越南籍犯罪嫌疑人為涉案貨運代理公司經理,其團伙共有4名成員,其中加拿大籍越南裔2名、越南籍2名。對販毒運輸團伙的其余3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目前柬埔寨與越南已展開警方執法合作,發布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等措施進行追捕。
走私販毒瞄上郵件快遞
據統計,自2016年6月以來,上海海關一年內查獲毒品走私案件34起,累計繳獲毒品2.16噸,毒品量為上年度同期9.8倍,抓獲犯罪嫌疑人19人,同比增加35.71%?偨Y近一年來的經驗,也能摸出了不少新的“門道”,記者了解到,出于人貨分離、隱蔽性強等特點,目前,郵件快遞已成為了走私毒品的主要渠道,本年度上海海關共在寄遞渠道查獲走私毒品案件27起,約占毒品案件總數的80%,而往年占較大比例、以旅客行李或人身攜帶進行走私的案件僅查獲6起,減少了40%。
據上海海關郵辦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走私分子為了在每天15萬件的海量郵包中蒙混過關,使用的藏匿手法也是五花八門,包括偽裝成麥片、西洋參膠囊,或是夾藏在象棋棋子、拼圖玩具、日光燈管、甚至拉桿箱的桿子中。海關方面也在不斷探索提高查毒工作方式,通過高風險郵點布控、高頻度隨機抽檢、高精度的儀器探測以及高細膩的人工查驗的“四高”手段,從而有效辨別社會郵件包裹。
- 上一篇:包裝原紙詭異瘋漲,三百家紙箱廠自發打響“抗漲”戰爭 2017/6/26
- 下一篇:票據防偽新選擇——數字水印 2014/2/9